|
[伴行旁述] 记母亲肺癌治疗的流水点滴我万分紧张,一时间也不敢和母亲多说什么,拜托了不少朋友和亲人的帮忙下,母亲住进了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肿瘤内科的三人病房。 喜欢社交的她入院几天就与隔壁床的病友聊得热络,然而越聊得深入,她越是感到不安;入院后的一系列检查更是让她烦躁。 住院的第四天,PET CT报告结果出来了显示左肺下方有2厘米大的阴影,疑似原发肿瘤,医生初步判断为肺癌或淋巴瘤,要求进行穿刺取样才能最后确诊。 听到这个消息后,我返回病房在母亲面前强作镇定,陪她说说笑笑的吃完午饭。 我退出病房,经过与父亲商量后镇定自己的情绪,再与母亲解释病情。尽管我已经尽可能注意她的情绪及讲述的措辞,母亲听完之后反应非常悲观,拒绝穿刺决绝沟通,要求出院,然后倒床闷头装睡。 多次沟通与解释依然无法释然母亲心中对治疗的恐惧及对“癌症活不久”的固执认知,母亲再三要求出院,我拗不过她,只好同意了。回到家后,母亲整天呆在房间里,很少看她像之前那样爽朗大笑。 看到母亲日渐消瘦,我很难过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后来有朋友给了我一张名片,说“换个环境试试,去掉恐惧。也许他们能帮到你。” 我通过微信联系上心安医疗顾问,客服人员很专业,在了解到母亲的基本情况后迅速为我提供建议。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医疗环境后,我决定带母亲前往香港看病试试。 我在公众号上看到心安创办人周国启的抗癌经历分享给母亲看,说:“去见见过来人,看看人家怎么活着的。” 周国启先生十年肝癌患者 赴港看病 经过5个小时的飞机,终于抵达香港机场。没想到客服与周先生解释了母亲的情况后,他亲自到机场给我们接机。初见周先生,母亲和我都不敢相信面前这位身型胖硕、精神爽朗的老人家是位十年肝癌患者。我们边聊边走向停车场,直接驱车前往位于香港闹市区的治疗中心,一路上两位老人家聊聊家常,母亲还说起住院期间一些琐事。 车程40分钟,我们到达位于中环写字楼里的香港综合肿瘤中心,进入温馨明亮的大堂,母亲问“这里是肿瘤医院吗?没有消毒水的味道。” 周先生微笑道:“这里是日间治疗中心。放松一点,我们去那边沙发稍作休息。”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等候区 双学科医生会诊 这次的会诊,医疗顾问为母亲安排了两位医生,一位临床肿瘤科专科张医生和外科医生吴医生。 走进诊室,两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已在诊室里。张医生的初步判断和国内医生一样,怀疑是肺癌或淋巴瘤,需要取组织化验才能确定是哪种癌症。张医生细看PET-CT影像后,建议通过微创取组织。 外科吴医生详细与我们解说微创取组织的安全性及成功率,因为母亲的肿瘤压往食道靠近气管,如采用普通穿刺取样未必一次就能成功。而微创手术能确保成功,低风险,而且只需要住院两天。经过与两位医生讨论后,我们决定留港做微创手术。 周先生考虑到我母亲的情绪,特地建议入住能陪护的港怡医院(香港不同私家医院的陪护规定不一样)。 香港港怡医院大堂 留港治疗 两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,母亲确诊为肺腺癌伴有多发淋巴结转移。虽然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,但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还是懵了,我看向母亲,母亲却比我想象中镇定。 返回肿瘤中心,张医生解释:现在已确诊为肺腺癌,需要进行基因检测,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。如没有基因突变,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。 母亲突然问:“我还能活多久?”这是我一直回避的问题,母亲却问了出来。 张医生对我们说:“近年来,肺癌的治愈率都很高,药物也越来越好。保持好的心态,积极治疗,治愈还是有希望的。” 主治医生的这句话,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。 心安的医疗顾问另一边正在加紧帮忙安排基因检测的相关事宜。基因检测约7天便会出结果。 等待结果期间,心安医疗顾问帮我和母亲申请延期逗留,我们留在香港等待基因检测结果。母亲的心态与出发前好像变了一个人,之前着急回去,而现在她选择继续留在香港等结果。 即使是等待结果还未开始正式治疗,医生给母亲开了一些辅助用药,主要是止咳和帮助睡眠。母亲晚上睡眠正常之后,白天精神也好了许多。等待的一周时间,我陪伴着母亲穿街走巷探访香港的美食,巷子里的香港特色小吃、离岛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。 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:没有基因突变。接下来母亲开始接受化疗了。 我们都对癌症化疗的可怕早有耳闻,母亲又开始莫名的紧张。化疗开始前,张医生详细说明了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。母亲的肠胃不好,医生建议提前干预,避免严重的腹泻和呕吐。 在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化疗时,医生都会安排患者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化疗,在舒适的小隔间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仪、舒适的沙发躺椅、带锁的储物柜,连毛毯抱枕冰袋等辅助工具都一应俱全,我可以全程陪同;当我偶尔起身离开,母亲可以通过对讲机随时呼叫护士护工。 首次化疗时母亲出现腹泻,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得到缓解;医生叮嘱少吃多餐多补充营养,进行适量运动。在随后的化疗中,通过辅助用药、辅助器械和各种小工具,我们尽量把化疗的副作用降低;后来母亲还学会一个香港本地用词“吊水”——本意是指各种输液治疗,她说:“怪不得他们管这个叫吊水,就当它是水就好了” 两个周期的化疗顺利结束了,而母亲的体感明显好转了。复查时,医生把母亲胸部影像检查与之前的结果做比较,发现肺部最大的病灶缩小了30%,化疗是有效的。那个瞬间,我妈像个小孩似的扑到我怀里,抱着我。 母亲的治疗还在继续,虽然偶尔还是会闹闹小脾气,但明显感受到她逐渐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,克服恐惧、减少抗拒的情绪去正面看待治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