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与肝癌同行11年 一有癌肿即清除本文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《与肝癌同行11年 病人每有癌肿即清除保命》,2021年3月12日 心安医疗顾问创办人Michael周国启先生和临床肿瘤科张宽耀医生接受香港经济日报专访 艺人吴孟达因肝癌离世,引起人们对此病的关注。肝癌一直被视为棘手癌症,病人确诊时不少已届晚期。 以下一个病人,与肝癌打交道11年,究竟有何原因?听后也不禁啧啧称奇。 今年68岁的肝癌病人Michael,眼前的他精神矍铄焕发,横看竖看也不像病人。他在2008年发现是乙肝带菌者,病毒数量超标。「有内科医生对我说:不久你会出肿瘤,要一直密切跟进。」之后他每年作两次检测,不幸地,2010年年中确诊肝癌,随即进行当年一个较新的微波消融术,把3粒癌肿瘤除掉。可是3年后复发,以传统手术切除,惟两年后癌细胞又伺机发作,复再开刀。「我成个肝都无处好肉。」 (精神奕奕的Michael,告诉他人已患肝癌11年,旁人都难以相信) 医生曾对他说,极其量只能开4次刀。「我剩下两次机会,要好好保护身体,毕竟那时已60岁,想想有何治疗方法及早准备。」事实上,他的肝脏每年都发现有肿瘤,Michael以「场地欠佳,做什么也会中毒」来形容。 直至开刀已到极限,他改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去除肿瘤,这方法的限制是肿瘤不能大于3cm,于是他每隔3个月便做一次MRI检测,一发现肿瘤便以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,至今已进行7次。 (曾多次开刀切除肿瘤,留下长长一道L形开刀痕迹)
在香港肝癌是第五常见癌症,死亡率排第三,2018年本港约有1,700宗新症,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张宽耀指出,数字近年并无上升趋势。「其实观察肝癌的死亡率与病发率均在下跌,香港于1987年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,令患病数字有所下跌。目前的肝癌个案,不少是从国内来港或上了年纪而未曾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一群。」 形成肝癌,主要原因为乙肝,其次或酗酒,以及其他原因引致的肝硬化。「其他原因引致的肝硬化是指一些肝癌病人,不知原因出现肝硬化,除了是病毒所致,也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肝硬化、先天性肝炎造成肝硬化。」要留意是一种黄曲毒素的受污染食物,如已发霉的花生,都可引致肝炎。 肝癌是棘手顽疾,原因多数患者发现已届晚期。「100个肝癌病人中,95个在确诊时已属晚期,病情无法根治,肝功能转差或癌细胞已扩散;余下5人再进一步检测,可做根治治疗或只剩3人。」肝是体内一个大组织,肿瘤可以生长至很大才呈现症状。部分早期肝癌病人是属肝炎带菌者,每半年至3个月进行一次检测,才及早发现。 (每3个月Michael便会进行一次检测,一见癌踪即「引刀(经皮射频消融术)为一快」) 张医生表示,肝癌如能及早发现,以手术切除癌肿瘤,一年的存活期逾9成。如肿瘤太大无法进行切除手术而未有扩散,国际医学界的建议是换肝,惟本港换肝轮候者众或近亲移植肝脏仍有一定难度。在这情况下,病人可进行局部治疗程序,包括体内Y90放射、经血管栓塞的化疗,都是局部控制的手段。如已扩散,可用新一代标靶治疗或免疫治疗,医学进步,肝癌生存期已达5年。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肝炎,肝细胞死掉后会修补重生,惟重生的肝细胞会变得不规则,也会在肝中央出现纤维组织,逐步有机会形成肝硬化;也有风险是,在肝组织重生的过程中出现突变,引致肝癌。 要确诊肝癌,多以甲胎蛋白作为肿瘤指标,当甲胎蛋白逾400、本身是肝炎带菌者、从影像中照到肿瘤,此情况毋须抽取组织已知是肝癌。如并非上述情况,可透过各种影像(包括肝脏超声波、电脑扫描CT Scan、磁力共振MRI及肝血管造影)或活检检查来确定。 近年有一种崭新的验血方法可作为确诊肝癌方法之一,从血液中的10种度数加上检测者的身高、体重、年纪来量度,从中获得的系数知悉肝纤维化、炎症活动度及脂肪肝程度,有研究此方法与活检比较,两者有很高对应,但目前血液验肝癌在香港尚未普及,仍以验甲胎蛋白及活检方法为主导。 延伸阅读:痛心!又是肝癌!慢性肝损伤常规体检难检出,WHO推荐的筛查技术你知道吗? 暴饮暴食欠缺运动可致脂肪肝,这亦可带来患上肝癌的危机。张医生解说:「脂肪肝某程度会令肝脏发炎,又重回这过程发炎——肝硬化——肝癌。随着注射疫苗令肝炎减少、酗酒人数降低,脂肪肝有机会成为发炎「后起之秀」,惟脂肪肝目前尚未成为肝癌高危诱因。 |